中国山东网中国山东网汽车 业界资讯正文

5G时代 无人驾驶汽车梦想将三年后有望实现量产

2019/6/23 22:56:59   来源:人民人亡

  无人驾驶汽车的梦想,或将搭乘5G技术逐步走向人类生活,变为现实。

  5G,即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是4G之后的延伸,其传输速率将比4G高出一千倍,以往需几分钟下载的视频一秒钟就能下载完毕。从行业应用看,5G因高带宽、低时延、大容量数据传输特性,被视为未来物联网、车联网等万物互联的基础。

  随着近期工业和信息化部正式发放5G商用牌照,业内认为,5G技术的落地将会为无人驾驶的大规模落地赋予更多可能性。

  那么,5G牌照的发放,真的是无人驾驶技术实现商用的“加速器”吗?

  “无人驾驶”三年后有望实现量产

  据研发无人驾驶地图的四维图新工作人员透露,目前中国的无人驾驶还处在单车智能技术开发的层面,即大部分研发企业还处在三级上。针对与这一级别的无人驾驶,是由人控转向车控的开端,目前仍面临许多单车技术问题。

  上述工作人员表示,5G时代,对目前无人驾驶技术的影响并不大,因为现在我国的无人驾驶还处在集中研发单车智能技术问题上。

  “无人驾驶作为一个庞大的产业链,它从来都不是某一个行业、一家车企所能解决的问题。自动驾驶作为人工智能中的一种,作为5G应用场景中最明晰、最容易落地的行业领域之一,我们从未怀疑它的到来,它会彻底改变人们驾驶出行模式,大幅度降低交通事故概率,但在具体时间表上,真正量产还需要三年以上的时间。”他说。

  值得注意的是,随着5G真正实现商用化后,其对无人驾驶的影响必定最大,在智能交通、车路协同、车联网整体生态的建设,甚至是智慧城市建设方面都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我国无人驾驶汽车或搭载5G技术实现弯道超车

  无人驾驶汽车与5G网络关系密切,想要实现完全无人驾驶是离不开新一代网络通信技术的支持的,各家车企对于二者的融合发展也报以巨大期待。从特斯拉、福特、比亚迪等越来越多的车企加入到无人驾驶技术的深层次研发和测试中。

  “目前为止,全世界唯一进行量化生产无人驾驶的车型是奥迪A8”业内专家告诉记者,这一车型的无人驾驶技术目前已稳定在三级,即特定条件的自动驾驶功能,司机可以在特定情况下双手离开方向盘。其出厂国正在进行道路交通、配套设施的改造。

  值得明确的一点,对于国内无人驾驶的研发情况,中国并不落后于国外。从吉利、上汽等中国自主品牌车企,到蔚来汽车、威马汽车等“造车新势力”,再到百度、腾讯、阿里等互联网巨头,都在纷纷加大力度投入无人驾驶的技术研发与产品落地。

  中智行联合发起人、总经理陈章宁向记者介绍,如今,国外的无人驾驶主要是通过企业来推动产业,相比之下,中国正在布局全方位、全产业链,共同推进无人驾驶,这让中国无人驾驶在政策法规、基础设施、构建成本等方面都具有优势。

  他认为,放眼全球范围,目前中国在5G领域排第一、AI领域排第二,借助产业共融,即通过“5G第一+AI第二+中国速度”应可更快实现“中国式无人驾驶”的落地,让中国无人驾驶后来者居上实现换道超车。

  2016年底,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发布的《智能制造发展规划(2016—2020年)》指出,将智能网联汽车作为创新发展重点。2018年初,国家发改委发布的《智能汽车创新发展战略(征求意见稿)》指出,智能汽车已成为汽车产业发展的战略方向……

  记者了解到,目前,北京已下发了首批11个自动驾驶路测牌照,宝马也将正式量产无人驾驶的目标定在2021到2024年。“法律法规亟待完善,但因自动驾驶牵扯的上百个细节行业,因此大家都在摸着石头过河,提早完善细节,将对未来的无人驾驶有更具象的帮助和指导。”上述业内人士表示。

  无人驾驶门槛较高 技术、安全是主要问题

  当前,多家企业正在特定应用场景下测试自主研发的无人驾驶技术。在5G技术的加持下,无人驾驶又将跨过哪些门槛,才能让梦想何时照进现实?

  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常务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张进华向记者解释,广义来看,自动驾驶分为五个等级,一级即辅助驾驶功能,也就是自动驾驶的初级阶段,例如车道保持、自动巡航、主动防撞,目前已经在实际中多有应用。

  从二级自动驾驶开始,车辆就会与互联网实现数据交互,并通过雷达等设备判断路况。四级到五级则为高度自动驾驶阶段,也就是无人驾驶阶段,需要更精准的地图定位、更复杂的运算、大量高效的数据传输以及道路基础设施建设等等。

  张进华表示,自动驾驶的进程虽然在不断加速,但也应该循序渐进。“目前,离真正到四级、五级的无人驾驶还有一段距离。一方面技术有待进一步成熟、完善。无人驾驶依靠的最核心技术5G、高精度地图、智能化基础设施方面还有待发展;另一方面,涉及到道路安全和社会安全,相关的政策和法规也要更加健全。”他说。

  除此之外,成本高企也是无人驾驶商用的一大“拦路虎”。据了解,目前一整套自动驾驶技术配套方案的成本达上百万。如何在符合功能定位、安全、上车条件的基础上合理降低成本也是车企要面临的问题。

    责任编辑:auto

相关阅读

免责声明

1、凡本网专稿均属于中国山东网所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及中国山东网的作者姓名。

2、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国山东网)”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品内容涉及版权和其它问题,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核实确认后尽快处理。

3、因使用中国山东网而导致任何意外、疏忽、合约毁坏、诽谤、版权或知识产权侵犯及其所造成的各种损失等,中国山东网概不负责,亦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4、一切网民在进入中国山东网主页及各层页面时视为已经仔细阅读过《网站声明》并完全同意。